2022年2月4日,唯美浪漫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鸟巢上演,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简约里蕴含科技,世界一家的理念贯穿始终,从2008年的恢宏到2022年的浪漫,在这场感动世界的盛会背后是主创团队两年多的努力与付出。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2008年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我们那时候觉得一个伟大的奥运会又是中国第一次,你就会有很多的想法,那么这些经验到了2022年的时候,当你想好了概念之后,想好了创意之后,你很务实,你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比较空想。
2020年3月鸟巢内开始动工建设,总导演张艺谋接到指导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任务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全场地屏的创意。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我们用这么大的一个地屏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今天晚上的鸟巢地面是一块冰,它演的是冰,但是它是个观念,两维影像等于是地面电影。
为了降低成本在确保效果的同时,导演组决定在鸟巢内做一次试验,来确定最终的地屏型号。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 常宇:地屏成为了整个演出最重要的一个演员。其实之后导演花了很大的心思,在让这个演员唱得更好,实际上就是给它设计更好的图案,让它怎么互动,这个是决策地屏当中很大的一个挑战。
2020年10月在向国际奥委会汇报的开幕式节目方案中,开幕式中最核心的表演是一个叫作四季的节目,通过演员与视觉的互动表演展示四季变化。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其实是我(2018年担任)上合峰会(灯光焰火晚会总导演)时候就试验差不多,当时没有用,后来就不断地完善道具,当时我就开玩笑,我说我也不知道未来有没有冬奥会,当时就还说日后如果中国申办冬奥成功了,可能冬奥会用,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总导演,都不知道,只是这么一开玩笑,后来果真申办成功了,我也被任命为总导演,那就想办法把这用上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我们当时做了将近应该有五六十条到七八十条的这种不同杆的方式,做成了很多的内容,然后最后选了差不多五六款。
这一晚张艺谋导演将根据三种不同长度的发光道具演示,来确定节目排练时演员使用道具的长度。
由于开幕式方案进行了简化,四季节目最终是保留了春天的部分,与倒计时短片相呼应,改名为《立春》。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其实这个道具的表现空间并不是很大,它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演,它恰巧能演立春,拿在那里看的时候,尤其是人多一点的话,它非常像一个草地,风吹麦浪那种感觉,它特别能表现植物,它那种运动的韵律非常好看,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它拿过来作为立春的第一个节目。
操控9米长的发光道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导演组最终选定来自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和郓城宋江武校的学生来表演立春节目。这两所学校也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因为它的难度其实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它不是固定物体,它是一个动态的物体,杆9米多高,差不多6斤,空中是一直在摇晃的。武校的孩子很年轻也很刻苦,因为他们底子好,他们无非是如何从代用杆来适应正式杆。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我们代用的杆是下面大概有一半是不锈钢,然后上面的一半是类似于鱼竿的那种材质,待用杆就是指哪打哪,我想向左边倾倒四十五度还是右边倾倒八十度,那么我手的位置就已经决定了杆梢的位置。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所以要练平衡,要练力量,然后要练协作能力。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还让他们单独练韵律,包括他们的臂力也得单独练,一步一步地去修正、挑战、改变。
在山东训练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后,2021年12月初,将近400名学生和教练员踏上了进京集训的征程。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剩下50天了,这一天《立春》的演员们第一次拿到了正式的发光道具,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一开始导演定的是9米长的高,排了有10天还是半个月的时候,然后导演这边就又定了,他觉得9米长杆的生命力还不够旺盛,所以又改成9米5,正式的杆比这个待用的道具杆它柔韧性要大很多,它在操控的难度上应该说是翻倍。9米5的长度,根部稍微偏差一度,那么杆梢可能就偏差了一米。
山东郓城宋江武校学生 孟令聪:开始来的时候不适应,因为杆(道具杆)要比这个轻了很多,所以就练了一上午之后,手臂明显就感到酸痛了,比在烟台的时候要累许多。
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学生 孙兴哲:节拍要卡得特别准,然后还要把动作做得特别规范,这个我感觉是最难的。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我们得从头就像我们拿着道具杆、代用杆一样,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再去捋,再去把我们的过去做的种种的方法要求完完全全就相当于重新来一遍,当然我们必须是在有限的时间去更好地完成。
《立春》的演员们拿到正式道具排练两天后,第一次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合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中间肯定是有汇报,因为我们排练一段时间就要录像,然后递到导演这边,导演这边给我们的反馈都是鼓励的,后来给我们的反馈就是别打杆,后期就做了一个节奏表。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张宇:让他们清楚每个人自己的节奏,因为每一个人的节奏会细到大拍,就是把一拍可能要分成两拍去做动作,这个必须要每一个演员都清楚自己是第几拍,他才能有可能做好每一个的串联和衔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最后的节奏是达到了一分钟四百八十拍,一般我们数节奏一二三四,但是我们现在演员掌握的节奏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是这样的一个速度。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如果按照秒来算的话,也就相当于两个演员之间,他们的那种时间差是零点一二五秒,比如说八个人一秒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它的这种关系才能够最终呈现我们这种交替波浪,我们专业术语叫卡农的这种流水关系。
三分钟的节目要涉及到三百九十三个节奏、三百九十三个个方向、三百九十三个种速度等各种编排,演员们和发光道具就这样夜以继日地一遍遍磨合,在方寸间舞动着。
2021年年底,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宿舍里,每天都能听到《立春》演员们在背诵节奏表的声音。由于每个人的动作都不一样,节奏表也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希望通过熟悉节奏来确保排练中的动作准确。
山东郓城宋江武校学生 韩贵迪:休息的时候我会拿出一个小台灯,在桌子上我拿这个笔记还有默写还有背,每天都这样,晚上也背中午也背。
演员们在驻地采取了封闭管理,不能前往学校操场进行训练,他们每天会在宿舍的走廊里进行分组训练。
山东郓城宋江武校学生 孟令聪:首先你必须要了解这个动作,它前后顺序,然后还要把节拍背下来,先会动作,然后再背节拍,节拍和动作卡上点,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
除了要背从自己独一无二的节奏表,学生们还要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形成肌肉记忆。训练之余最让郑龙泉放心不下的就是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母亲。
山东郓城宋江武校学生 郑龙泉:心里确实很想回家,我那时候想着回家照顾妈妈,我妈就跟我说,你必须去,因为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这一生说不定只能参加这一回奥运会,你要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这个节目。一定要做好,那时候就想把这个节目做好,向全世界展示这个节目。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知道中国人对于立春这样的观念,对于春天这样的观念是多么的有历史悠久。我们对于生命,对于大自然,对于万物循环这样的理念,我们是特别有美好愿望的就是立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导演的创意非常了解,他心中想要的品质、品相,传达出浪漫、空灵,然后人文的这样的一个主体的核心。这是他说梦寐以求,一直他想希望实现的一个内容,就是人体矩阵,然后9米5高的一个杆,来完成立春这样的一个观念,这种排练既要有想象力非常强大的算法,然后每一个演员的站位,每一个节奏的不同。就特别像科学一样,算得特别清楚。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编导 高志毅:我觉得它是完全能体现一个团队合作的这样的一个节目。这种有形可见的形式来展现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气质、中国力量。
这一天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次合练,三天后的彩排将迎来第一次领导审看。
由于发光道具上装有灯光控制按钮,393名演员要按照导演的统一口令,开关电源切换颜色,因此演出是否成功,要看所有演员的步调是否一致,而倒计时后的第一秒亮灯就最为关键。
今天的合练与立春表演配合的地面数字影像,也按照张艺谋导演的要求再次进行了修改。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 王志鸥:也是来回更改好多次,当时是快把我们给逼到墙角了,他的这种尺度感觉像把我们整个春天那一下花开的第一个镜头像拿到了3D空间里一样。我觉得在冬奥会的世界舞台上,我们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不是有一个全新的这种科技艺术的当下的这么一种手段来让世界人民去了解中国。
今天的排练,节目组主要解决前一晚开幕式彩排时,演员误碰发光道具开关和步调不齐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这算是我比较担心的,为此我们把开关单独有一个开关键还有保险,所以也许就是孩子们,因为这是每个人,我不可能每个人都要说到,他可能在那一刻他一紧张按错,所以还是多强调这个事儿,反复强调避免再次这种误碰。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希望他们放松沉稳。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间,保证他们动作有效,质量有效,不增加更多难度。
距离开幕式还有7天,这一天的排练,节目组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领队 臧华:之前的排练杆损坏很严重,之前就是因为一跑到这个位置以后,杆要抓紧时间往后倒,倒的同时,因为没注意杆的方向,容易打到后面的学生,还要抓紧时间撤场,有的杆梢就落在地上,一个人挨一个人就容易踩到杆。
由于一个下场口比较狭窄,下场时间又有严格的规定,这天下午的排练主要就是解决如何快速有序地下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我觉得任何好的作品就是不断打磨,打磨的过程中他们做得更精准,393人如同一个整体去完成这样美好的立春画面,这就是我的追求。
从1月中旬开始,冬奥会开幕式已经进行了四次彩排,每次彩排后立春这个节目都会被张艺谋导演批评,直到2月2号最后一次彩排,立春的表演终于完美呈现了。
经历了四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这一晚倒计时最后一秒将定格在立春,一个万物生长、欣欣向荣、春回大地的希望序曲将在他们的手中被托起。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希望全世界的观众去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温暖,共同倡导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憧憬。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 常宇:在2022年初,在我们世界还没有走出疫情的影响这样的一个阶段,就像我们中国人对立春的这个理解一样,我们可能处在一个严寒的冬天的尾声,我们已经感受到已经看到了春的希望。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