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的办法是词语替换,搜索近义词就有一大堆。
治本的方法是从文章结构上去考虑,给没有铺垫的转折设置前序呼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大家还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写作的下意识高频词,做高频词低频化代替,也能提升文字的阅读感。
我是找程序员给我订制写了个高频词提取分析小工具,这才发现我的文字口癖,尤其贼爱写“然后”,现在写这个词都会主观替换一下哈哈哈哈。
高频词真是个主观无意识的玩意。
✨今天也磨练起来,大踏步进步吧!
#写作干货#小说#晋江小说#写作素材#我会被文字打动#新人作者#写文
我从文章结构角度提供一个调整办法:
做好伏笔。
突然、忽然,这一类词是用来表转折,表示词前和词后的状态有落差。
转折要转的丝滑,需要伏笔。
如果觉得文章里出现太多“突然”影响了可读性,那么修改时除了词语替换之外,还得考虑是否因为伏笔缺失导致转折过于突兀。
解决思路:
根据“突然”之后的情节来判断前面剧情里是否铺垫足够?
是否留下了各种即将发生转折的征兆和转折的前序准备?
是否给了读者足够的“期待感”?
1、细节情节修正
举例*(以下举例的前提均是前文中已经大量出现突然,并需要修改的状态下)*:
猫突然跳了过来,打断了他的思路。
改:猫在他脚边蹭了半天,又踢了踢猫碗,发出当啷一声,里面空空如也。【猫的前序动作铺垫】可他却对周遭声响浑然不觉。【人的前序状态铺垫】
猫抖了抖毛,猛地跳上他的桌面,终于彻底打断了他的思路。【保留了转折带来的意外,但分晓时刻依然在期待之下,情理之中】
他们刚到现场,突然山崩地裂,地震了。
改:二院的下乡医疗队到的那天特别闷热。【天象铺垫】
他们在村里走的那一路上鸡鸣狗叫吵得人心烦。【动物状态铺垫】
人人身上都出了二斤汗,湿黏得喘不过气来,心里更是沉甸甸的像堵着块石头,没什么人说话。【这可以是前序事件关联的人物情绪和状态铺垫】
等他们终于到了现场,眼前是一片乱哄哄的景象。头晕目眩的感觉在每个人的身上蔓延开。与此同时,一种莫名的,让人心慌的低沉轰鸣逐渐清晰起来。【地震现象铺垫】
他感觉四周景物开始晃动。恍惚中,又觉得摇晃的其实是自己。但思维仿佛被什么东西绊住了脚,怎么都想不明白。【人物状态升级】
人群中,只听见大主任喊了一句:“是地震!”【前序一切铺垫的分晓时刻】
注意:上面两个例子用的都是非常具体细节的描写型铺垫方式。这种写法需要适度,在剧情的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和或者重大转折处使用。如果处处都这么写,难免会显得主次不分,过于琐碎啰嗦。
2、整体剧情结构里进行铺垫
比如前面举例1的猫突然跳上来。
前序剧情里,可以加入小情节,展现猫有这个习惯,经常用跳到桌面的方式来和主角互动。如此就不会突兀地“突然”
而举例2的地震虽然是很难预测的天灾,但小说故事里使用这样的灾祸,得是要为了塑造人物服务的。其目的和洪水、塌方、车祸、意外、失忆、甚至偶像塌房都是一样的。
现实生活里的这些事对我们来说是无序的突发事件。但小说里出现,它就得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事件。
那么在前序剧情里就需要相应铺垫。怎么铺垫呢?
就是在剧情里不要单一出现“突然”之后发生的这件事的元素,而是让这个元素多次出现。
地震:前序故事里,主角身边可能有地震相关工作者,或者神秘学爱好者,或者主角就是地震幸存者,又或者他出发前看过地震纪录片……等等等等,让地震这件事在剧情里不是一个孤立的元素。
偶像塌房:前序故事里,主角可以吃过别家塌房的瓜,可以作为路人目睹过号称单身的亲朋好友甚至名人在亲亲抱抱举高高,可以跟人打赌自己家房必不可能塌,也可以发现过蛛丝马迹却自欺欺人觉得自己想多了……如此塌房这个元素就埋在了读者的期待中,读者就开始产生期待,越来越想看到主角吃瓜吃到自家时是怎么个哭天抢地法了。
根上都是为了让突兀和无逻辑事件变得具有期待感,设计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