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还要说多少次,救救河南人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3-06-17 22:04:04

五月底的一场雨,把河南农民马上就要到手的小麦,夺走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雨让原本饱满的麦粒发了芽,把金黄的麦穗淋成了灰色,一如农民们焦灼又失望的脸色。

要是在往年,小麦收割一周多就能结束,可今年因为缠绵的雨水,收割断断续续进行了半个多月。

这半个月里,“收割机堵在高速上”“网红活跃在农田里”……林林总总的热搜此起彼伏。

新闻,真真假假;田里,众生百态……都集中在了这漫长的小麦收割季。

但是最苦,永远是农民。

如今小麦收割终于进入了尾声。

热搜也逐渐退去它的热度,人们不再关注河南发芽的小麦。

只是这场雨带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影响没有并同热搜一起消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说的就是农民劳碌,遇到农忙时节更是时间紧迫。

五月底,正是河南麦子成熟的时节,农民们要在麦子成熟后、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头前的窗口期,立刻收割。收早了,麦子不熟,收晚了,小麦倒伏给收割机作业带来巨大难度。

而在小麦成熟的季节,农民们最怕的就是“烂场雨”。

今年的河南,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都很少见这样的连雨天。

5月25日开始,河南大部分地区,从小雨到大雨,整整下了五天。

而田里的麦子再有一两天就成熟了,饱满的麦穗,浸过雨后越发沉重,麦秆顶不住,开始成片成片的倒伏。

那些没有倒伏的,麦粒在湿热的环境里,开始发芽。而后霉斑慢慢爬上麦棵。

看着麦子泡在田里,发芽发霉,农民心急如焚,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收割,今年的麦子就要烂在地里,一年心血全白费了。

说起收麦和收割机,很多农民满心愤懑、情绪激动。

在他们看来,今年河南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收割机。

往年收割机大批大批奔赴河南小麦产区,轰隆隆连日作业。而今年,大片的麦子都没有收割,收割机却已经找不到了。

在河南村庄临近的国道,会有三三两两的收割机驶过。

焦急的农民们只能站在路边招手拦车,很多人拿着钱往收割机司机手里塞,司机都不接。几乎所有路过的收割机都不肯停下来。

也有零星幸运的人,在路口拦下一辆愿意下地收麦的收割机,那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收割机加班加点干了两天两夜,机器不知道累,人不行。凌晨三点,开收割机的要休息,

一位七十多岁的农民,拦在收割机前头:你要是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吧。

这位老人种了三亩麦子,还都在地里,眼看着发芽。雨停了两天,地晾得差不多,终于能进收割机了。今天要是不收割,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雨,麦子就彻底完了。

收割机司机不忍心,就这么一块块割下去,直到第二天早上,雨越来越大,不得不停工。

为什么收割机这么少?为什么上面不往河南这里派收割机?农民心里疑窦重生。

六月初,有两条新闻上了热搜。一条是“河南南阳麦收基本结束”,一条是“河南通报上百台收割机无法下高速”。

当地很多农民认为,收割机少,这正是这两条新闻所说的原因。

南阳大肆报道的麦子已基本收割完成,所以收割机才不来的。“他们要不这样说,兴许车就来了。”农民如是说。

大家也相信,一些地方不让收割机下高速,是收割机少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根据财经杂志现场调查:

确实有一些收割机在高速出现了缓慢通行的情况,原因是部分收割机运输车未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问题出现后,当地采取容缺放行措施,当天解决了车辆通行缓慢问题,并不存在网上盛传的数百辆车拥堵5天的情况。

也许收割机少,和上述两种情况有点关系,但是都关系不大。

有经验的农民分析,主要原因还是天气。连续的几天雨把地泡得太泥泞了,大型收割机根本下不了田。

就是勉强下田的,也因为麦杆太湿,收割机容易被卡死。

而很多收割机按时到达南阳后,正赶上“烂场雨”。不能下地干活,只能耽误工时。作为收割机车主,一年只挣一个月的钱,他们没法耗在一个无法下地作业的地方。几天雨后,北部的麦子逐渐成熟,收割机手自然要离开河南,去北方收麦。

地里发芽的麦子看着让人糟心,但就是收割回来,也没有让人舒心多少。

在雨天里抢收回来的小麦,湿度太高,如果不马上晾晒、烘干就会发霉。

在河南邓州,抢收回来的麦粒含水量都在30%以上。全靠日收能力500吨的烘干塔烘干。

往年的小麦一次烘干后就可以收购入库,而今年已经经过一次烘干的小麦,含水量还在20%左右,距离13%的收购标准有很大距离。

但是没办法,烘干一次的小麦就得自行想办法晾晒了。因为后面还有大批大批的湿小麦等着烘干,这些小麦如果不马上烘干很快就会坏,大家只能排着队,然后把小麦烘干到一半。

为了保证农民利益,我国一直都有粮食保护价,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是1.15元,但前提是要达到三级质量标准。

标准粮三级的标准是:水分都不能超过13%,不完善粒不超8%……而今年河南很多地区小麦受降雨影响,大部分发芽,很少能达到三级标准。

发芽少的小麦,收购价也到不了1元,大部分只能卖给饲料厂。

农民们一听到小麦要被拿去做饲料喂牲口,开始心疼。尤其是年轻时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人家们,当年自己都吃过观音土,瞅见浪费粮食就可惜、心疼。

而那些没来得及烘干晾晒、或者发芽发霉太多的麦子,连做饲料都没法达标。只能贱卖到4毛钱。

往年没遭灾时,一斤小麦能卖一元多,大家还调侃,一斤小麦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而今年只能卖4毛钱的小麦,连个馒头也换不来了。

虽然小麦价跌了,但是面粉厂的面粉价格却从95元一袋涨到了115元一袋,他们只收陈麦换面,拒收新麦。

没有陈麦的农户,也只能选择购买面粉。自己种小麦,最后很有可能连馒头都吃不起。

关于种地,10年前,一斤粮食一块多钱,10年之后,一斤粮食还是一块多钱,(还不包括受灾)每一年的粮价较去年涨一分钱。但是同期的化肥、农药已经涨了很多。

有人算过一笔账:种一亩地,种子、肥料、耕地、种地、打药、收麦,这一系列成本花费要在600元左右。年景好时,一亩地产粮1000-1300斤,一斤1元多。一亩地能挣400多元。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有的收益。

像今年年景差,一亩地产粮700-1000斤,一斤卖不到1元,多的9毛钱,少的不到5毛钱。基本上种一亩地还要倒赔进去不少钱。

对于只靠种地谋生的农民来说,遭灾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累死累活挣不了不几个钱还有可能赔钱,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的原因,如今站在田里的农民都是老人。

河南的这次大雨,毁掉了不少麦子,也暴露了很多人对农业的无知,对农民利益的漠视。

就在河南小麦遭灾时,出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现象和声音。

先是网红们,为了蹭热度,扎堆到麦田直播农民割麦。

他们不是帮心急如焚的农民们收麦子的,而是架起设备就地直播,一边说叔叔阿姨开始抢收麦子辛苦了,一边让大家刷点礼物支持他们一下。这哪里是在支持农民,分明是在恰农民血汗的钱。

而后来网上又涌出了很多完全不懂农业常识、甚至是阴阳怪气、充满嘲讽的言论。

有网友留言说:“发芽了好呀!生麦芽可以入药,疏肝解郁,健脾行气。”

还有的说:“统统做成麦芽糖,那不甜晕死过去。”

也有网友埋怨河南农民,“其实已经收割晚了,如果雨前收,还能有个八成收获。”

甚至有人嘲讽河南人懒,说什么没机器就不会干活了吗?就不能拿起镰刀进地里人工收割吗?

看到这些言论,不知道要说他们是无知还是残忍?简直就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当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25%,国人吃的每4个馒头中就有1个是用河南小麦面粉做成的。河南的小麦,不仅直接关乎当地农民的“饭碗”,也关乎全国的粮食安全。

一个国家需要大都市的繁华,但是如果没有农业做根基,再多的高楼大厦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而支撑起这些的,正是大雨里昼夜割麦,看着发芽麦粒心疼到痛哭的中国农民。

他们流最多的汗,却享受不到一毛钱的高温补贴,他们收入最少,却鲜有退休金,要活到老干到老。

他们很少抱怨,乐观自救,他们相信人勤地不懒……

农民永远不应该成为社会的底层,他们应该是你我心里敬畏和不能践踏的底线。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